翻页   夜间
妙书阁 > 明末华商之南海边地公司 > 第135章 翁叔言之有理,是我太着急了

    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:[妙书阁] https://www.miaoshuge.info/最快更新!无广告!

    1856年到1861年以降,随着转炉炼钢法和平炉炼钢法的相继出现和发展,

    到19世纪70年代,钢铁的产量和品质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,

    灰口铸铁炮这才算彻底退出了历史的舞台。

    但直到现代,灰口铸铁仍是铸铁中使用得最多的一种。

    灰口铸铁主要是碳以片状石墨形式析出的铸铁。

    它具有一定的强度、硬度,良好的减振性和耐磨性,较高的导热性和抗热疲劳性,

    同时还具有良好的铸造性及可加工性,生产工艺简单,成本低。

    所以它是第一种人类能稳定批量生产的,性能优于白口铸铁的新型铸铁。

    相比之下,球墨铸铁、可锻铸铁、蠕墨铸铁的生产工艺就要复杂很多,

    不但生产成本比灰口铸铁高,也很难在古代实现稳定批量生产。

    球墨铸铁在熔炼过程中,需要添加球化剂和孕育剂来改变石墨的形态,使其呈球状。

    球化剂和孕育剂的添加增加了原材料成本。

    而且,球化处理和孕育处理过程对熔炼设备和操作工艺要求较高,

    需要严格控制铁水的温度、成分和处理时间等参数。

    如果操作不当,可能会导致球化不良等质量问题,增加废品率,

    也等于间接提高了生产成本。

    球墨铸铁的熔炼温度虽然与灰口铸铁相近,但由于处理过程复杂,导致综合成本更高。

    其实以古代的技术条件,并非不能生产出球墨铸铁。

    我国科学家用现代科技手段,对335件战国至汉魏时期的铁器做过金相检测分析,

    在包括古荥汉代冶铁遗址在内的多个遗址出土的铁器中共发现10余件球墨铸铁。

    国际冶金史专家对此进行验证后认为,

    古代中国已经摸索到了用铸铁柔化术制造球墨铸铁的规律。

    尽管如此,古人仍然无法大量产出球墨铸铁,勉强生产也是得不偿失的。

    可锻铸铁的生产首先要铸造出白口铸铁。

    白口铸铁的熔炼温度较高,一般在1250

    ~1350℃之间,这就增加了能耗成本。

    不过在17世纪,这倒不是什么问题,毕竟白口铸铁是最容易生产出来的铸铁,

    泥模铸造随随便便就可以产出白口铸铁,指望它产出灰口铸铁反而要烧高香。

    可锻铸铁的不易生产,成本高主要还在于工艺复杂。

    要产生可锻铸铁就需要对白口铸铁进行长时间的石墨化退火处理。

    这一过程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,并且退火设备的投资和维护成本也较高。

    在古代的技术条件下,也是可以制成可锻铸铁的。

    现代在河南巩县铁生沟冶铁遗址、南阳瓦房庄冶铁遗址等汉代冶铁遗址中,

    就发现过退火脱碳窑,完全可以将白口铸铁处理成可锻铸铁。

    虽然可锻铸铁的性能有其优势,但在古代要勉强批量生产它也是得不偿失的。

    要批量稳定地生产球墨铸铁和可锻铸铁,既需要成熟的冶金学,也需要成熟的温度控制技术。

    而这都要等到19世纪以后才行。

    要控制温度,首先就要先能准确测量温度。

    而最早应用于冶金领域的温度计,是热电偶温度计和热电阻温度计,都是19世纪70年代才出现的。

    1821年,德国的塞贝克发现热电效应,为热电偶温度计的发明奠定了理论基础。

    同年,英国的戴维发现金属电阻随温度变化的规律,为热电阻温度计的发明提供了理论依据。

    1876

    年,德国的西门子制造出第一支铂电阻温度计,是热电阻温度计发展中的重要里程碑。

    1877年,法国化学家亨利?勒夏特列设计出了热电偶温度计的结构,并交由卡彭特尔工厂制造,这是最早实现工业生产的热电偶温度计。

    所以在19世纪以前,球墨铸铁、可锻铸铁都不可能像灰口铸铁一样实现稳定批量生产。

    这需要的知识和技术积累实在是太多了,一个草根穿越者的脑容量可装不下这些。

    在熔炼过程中,灰口铸铁不需要像球墨铸铁那样添加复杂的球化剂和孕育剂,也不像可锻铸铁需要经过长时间的石墨化退火处理。

    其熔炼温度一般在1145

    ~1250℃之间,这个温度范围相对较低,能耗成本也相应较低。

    从原材料角度来看,灰口铸铁的原料主要是生铁、废钢和少量的合金元素。

    这些原材料价格相对较为稳定,并且获取比较容易。

    基本上,只要有合适的原材料,并控制好铁水的温度,及模具的强度、导热性、透气性等,就能以较高的几率产出灰口铸铁。

    所以18世纪工业革命期间,灰口铸铁就已能被稳定批量生产,并很快成为铸炮主材。

    但其实不用等到18世纪第一次工业革命,以中国悠久的铸造工艺传统,

    17世纪初就算不能稳定批量地生产灰口铸铁,却也不难使其产出率超过50%。

    所以李国助现在就企图引导翁翊皇去探索球墨铸铁和可锻铸铁,实在是有些操之过急了。

    还不如引导他尽快找到能大概率产出灰口铸铁的方法。

    这样就足够使中国的铸炮技术领先欧洲一个世纪了。

    果然听了李国助的话,本来还处在兴奋状态的翁翊皇马上就露出了难色,为难地说道:

    “诶,这个嘛,我觉得还是先找到能比较稳定地产出灰口铸铁的方法更现实一点。”

    “如果连这个都做不到,就算我找到了比灰口铸铁更适合铸炮的生铁品种,”

    “也未必能找到稳定生产它的方法呀,你说是不是?”

    李国助略一沉吟,马上就想通了其中的道理,便点头笑道:

    “翁叔言之有理,是我太着急了。”

    说到这里,他又停下来想了片刻,说道,

    “目前,已经可以基本确定,砂模铸造是比较容易产出灰口铸铁的铸造方法。”

    “所以接下来,我认为翁叔应该从砂模铸造工艺牵扯到的所有方面着手探索,”

    “比如有意改变砂模的强度、透气性、散热性,采用不同品质的铁矿石进行熔炼,用不同温度的铁水进行浇铸等。”

    “通过大量这样的对比实验,就一定能够摸索出稳定产出灰口铸铁的方法。”喜欢明末华商之南海边地公司请大家收藏:
章节错误,点此报送(免注册),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,请耐心等待。